Feeds:
Posts
Comments

Archive for the ‘浮光掠影’ Category

最近两周,音乐老师说,每年国庆前夕,我都要拉国庆节流行的曲子。老师发了家喻户晓的国歌:《是的,我们热爱这个国家!》。官方的国歌由一届文学泰斗比昂逊作词。易卜生和比昂逊的雕塑就耸在国家剧院前,爱文学和戏剧的人对这俩人都不陌生。虽然比昂逊在中国远没有易卜生的名气大,但在挪威,这俩人比肩齐名,不相上下。比昂逊19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因为娃一开始对这个曲子没有表示出极大的热忱,出于好奇,想上网查查有没有别的适合在国庆期间拉的曲子。真是知识贫乏限制了想象力,对什么事情不仔细关注,都会在忽视失落对这些事情的了解。一查,哇,原来国庆节的传统曲目有这么多! 挪威广播公司的记者曾经采访过一年级老师,给出了推荐曲目:除了官方认定的国歌《是的,我们热爱这个国家!》外,《红白蓝的挪威》高居榜首,是每天电视台必播的歌曲,由挪威享有世界声誉的女高音歌唱家西丝儿·凯嘉波。顺便提一下,我们可能都对《泰坦尼克号》和席琳唱的《永失我爱》耳熟能详,但是对这位演唱了同一部电影中所有其他插曲的挪威女高音并不了解。她的声音也非常空灵清澈悠远。她所唱的《You Raise Me Up》在油管上被誉为最受欢迎的版本。 有意思的是,议会认定的国歌《是的,我们热爱这个国家!》可能没有多少人能从头唱到尾,整首歌有八节,当年是爱国文豪比昂逊献给国王的,写得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声声如战鼓,是他表弟谱的曲子,跟咱们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是鼓舞人心,激发爱情热情,让人热血沸腾的。不过,这首诗有八节,大多数人基本上也只能记住第一节。歌词原文是用挪威语和丹麦语写成,现在已改成了现代挪威语,第二节到第六节都在追述历史丰功伟迹,所以可能过于阳春白雪。国庆节期前我们在广播电视上听到看到的基本也就第一,第八,或者第一,第七和第八节的内容。不过,第一句的旋律应该大家都能哼出来的。 与之相反,《红白蓝的挪威》却是民间最受欢迎也是经常能被大人小孩从头到尾传唱的。这首歌是挪威人作词,瑞典作曲家的曲子。很有意思吧。这首歌有三节,可是每一节很长,总长度大概与《是的,我们热爱这个国家!》不相上下,内容其实也是描绘挪威的独特人文,但是这个的传唱度却比官歌要大。可能还是因为旋律和歌词更琅琅上口,容易传唱吧。 我问某人,《红白蓝的挪威》的缘由,挪威国旗为什么是这三个颜色?某人重复着红白蓝这三个单词,一直傻乐:红色嘛,草莓!蓝色嘛,蓝莓!…….我直接打断了他的话:白色嘛,奶油!你的意思是国庆节蛋糕!挪威人喜欢在国庆节做奶油蛋糕,顶层铺满草莓和蓝莓,的确是为构成这红白蓝。 我决定去考证一下这红白蓝的含义。挪威的国旗是红底上蓝色加白边的十字架。据说,蓝色是欧洲传统,有人说是蓝色的眼睛,有人说是贵族的血统。红色是丹麦国旗的颜色,大概象征是与丹麦分开了,独立了,仍然还是兄弟吧。说简单点,就是在丹麦国旗上的白色十字架上加上了蓝色十字架。有没有觉得欧洲这些国家的国旗都大同小异,没有创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呢?总之,红白蓝象征着自由和独立就没错了。最后去维基上考证了一下,红白蓝三色的选定,是基于效法法国,荷兰和美国的国旗象征着自由和独立,和对以前与丹麦和瑞典的联盟表示敬重。 娃的班主任喜欢教唱歌,国庆节前两周就开始预热了,教唱的就是这两首歌。小提琴小组课的老师让大家练习国歌,我几次提醒娃去练习,她都跟我唱反调。翻来翻去,找了一曲西部民歌《五月十七》拉得很起劲,三下两下拉上瘾了,我试着让她练习这两个正宗流行版,她本来不是特别喜欢拉这两个曲子。《是的,我们热爱这个国家!》因为跟老师课上拉过,所以很不情愿拉一遍,觉得很简单,就不想拉了。我去催她几次,让她试着拉一下《红白蓝的挪威》,她都断然拒绝,直截了当地说:我不会!在班上唱了这歌后,回家立马让我上视频网上找这个歌,兴致勃勃地跟着唱了两遍。我趁机问她,要不要试一下,看看自己现在会不会拉。没想到,她一试,就出来调子了。赶紧鼓掌,掌声对这个娃有着天生的魔力,立马起劲地拉起来了。等到下周上小提琴课,她主动去跟任课老师显摆,老师让我把那个谱子拍下给其他同学,立马带着本班一起拉这个曲子了。老师还鼓励他们国庆节的时候在家院子或者阳台上给邻居拉这些曲子。 老师的话,是圣旨,比亲妈的话管用。亲妈拿这道圣旨,很奏效,立马起劲地在阳台上拉。 资料来源: https://forskning.no/bakgrunn-moderne-historie/bakgrunn-rodt-hvitt-og-blatteller/1088084 https://www.nrk.no/vestfoldogtelemark/her-er-17.mai-sangene-du-bor-kunne-1.12355458

Read Full Post »

因为疫情回不了,昨天与父亲视频后,心潮起伏,本来写了一篇是想对父亲说的话。今天,看到朋友分享的朋友圈里有女儿的卡片,才想是美国的母亲节。借着这个阴雨天,随手写一些文字,算是一个作为六岁孩子的母亲与已逝母亲的一个对话。 母亲不在了,我如丧家之犬 母亲2003年去世,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去世前两年,我带她托人到精神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看病。母亲幻听幻想,嘴里经常描绘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吓人的情况,诸如谁被打得血头血脸的这类话。有朋友让我带她看精神科,排除她是否患有老年精神病。在协和医院的医生看了脑部CT后,让我大姐带母亲在诊室外等我。他说,是你奶奶吗?她小脑萎缩,没有办法医治,以后会越来越厉害,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大概也就两年的时间了。听着这话,我心如刀割。本能让医生开药,医生说,药很贵,自费,也没什么效果,老年痴呆现在真是没办法。 出来跟大姐说,大姐不以为然,很生气医生的诊断,明明母亲好好的。我后知后觉地明白,母亲其实早在六七年前,就表现出老年痴呆症状,最初,她只是开玩笑说,我怎么这么健忘,刚拿的东西,放哪了?然后找到了,自我解嘲般这样说。我们也就理所当然地以为,她只是年纪大了,可是那时候她在60多岁啊。 与大姐和姐夫 坐在车上,我握着母亲的手:暖和吗?她露出孩子般天真的微笑,就像那天的太阳,温暧了我的余生。母亲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即使她年老体弱,依然温润深邃。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每想起这一幕。我很想留住那一刻。母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如丧家之犬,体会到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母亲在时,虽然我不常回家,有时甚至躲避她的唠叨,刻意就在家短短几天,觉得她就在家里,我的工作学习更重要,我想什么时候回去都可以。母亲不在了,我没有了家。 对母爱的怀疑与蔑视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母亲41岁才生我。即使在我长大成人后,她也不只一次地说过,她羡慕计划生育,她不想生那么多孩子。可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怀了就只能生,不停地生,一共生下来8个孩子,除了在我上面的哥哥出生几天便夭折了,一共有7个孩子活下来。可想而知,一个母亲要多操劳。而且因为重男轻女的习惯,一口气生了4个女儿,才生儿子,自然对生女儿有太多的失望。父亲母亲都曾说过,当我被生下来,母亲知道是女孩后,生气地扭过脸:又是一个丫头!母亲动了送人的念头,父亲说,长得挺好看的!大姨家想抱走,村里有几个家里没有女孩的富裕人家也想抱养。但是,最终我也没有被送走。只是小时候,走在大街上,经常会听到人家开玩笑说这些。母亲有时也会说,当时某某想抱养你。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母亲不在乎我,我是家里多余的孩子,所以总是跟母亲对着干。我的童年基本上就是把家里当旅馆,每天吃饭睡觉的地方。家里孩子太多,事太多,我最大的外甥女比我只大6岁。母亲也根本没时间管我太多。过年前准备炸果子,蒸馒头,因为我不着家,总是出来进去。农村迷信说会炸果子漏油,馒头会蒸不好,我常常被关在门外。有时饿了,却回不了家,要使劲砸门,父母忍无可忍,才来开门。我和年长我六岁的姐姐吵架,母亲总是不分青红皂白,斥责我。我从小一直要为自己的权利争斗,所以一定是每次要把母亲气个半死,说一些谁让你生我这类混蛋的话。长大后,才知道母亲为什么总是不由自主地偏向姐姐。因为姐姐是早产儿,母亲怀孕时得了疟疾,发高烧,不到七个月就生了。姐姐虽然比我大六岁,一直长得矮小。而我从出生后,用我母亲的话,家里就再也没有挨过饿。 母亲操劳了一辈子,每年初二,她一个人掌勺,站在大锅前,做一桌子菜,让五个女婿在桌前喝个热火朝天,吃个肚圆。五个女儿像吵架一样,在她耳边轰炸着各自的烦恼和幸福片刻。加上一堆外孙外孙女吵吵闹闹,其乐融融。作为最小最不耐烦的小女儿,我通常无法忍受这种热闹,吃点东西,就躲出去。 和解 我上高中时,离家十几公里,要带干粮。母亲要亲自为我准备很多煎饼。常常周六回家,周日早上就一大清早就要赶回学校。她为了我在早上能吃上热乎乎的饺,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包饺子。记得当初没有考上大学,决定外出打工时,她哭了:以后,在外面就要靠你自己了,千叮咛万嘱咐。可是,我像出笼的小鸟,只顾着看外面的外景,再也不愿意多在家里待着。每次回老家都只待几天,匆匆而过。她从来都没有抱怨过,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所以一年见一次,对她或许是太残酷了。只有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才能理解。第一次回家,我俩什么话都没说,就抱在一起哭了。我一直觉得即使我告诉她我在北京的不快,她也不能解决,只是徒增她的牵挂。所以,我便很少说我经历的困难。 母亲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安份守己,比如她小的时候,因为羡慕小脚还曾要求外婆给她裹过一段时间的脚,大姨怕疼,她却主动要求,后来成了解放脚。我一直很叛逆,要穿白球靯,要穿裙子,要上高中,要交男性朋友。她却没有办法对付我的倔强。至于我有没有真的早恋,母亲估计是睁一只眼闭一眼,心里明镜似的,有一天,高中有一位号称号子的男同学,大半夜趁着月光骑车跑到我家找我,而我去村里看露天电影去了。等我回家,那人已经走母亲质问我:他大晚上来我们家找你干什么?人家都说你在交男朋友?我便吼叫:谁爱说,谁就说去,嘴长在人家身上,我管不着。那么多男生来找我,要都是谈恋爱,我嫁得过来吗?母亲只能由我去。其实,我确实不知道那个男生为会来找我,我向来大大咧咧,像个男孩子。那个男生后来也没有跟我说什么。我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我可能是我们家最让母亲操心的孩子,现在每当我对女儿的调皮捣蛋无法忍受时,仿佛时光穿越回过去,我会看到当年的我是如何更调皮捣蛋。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两口子,还要伸伸手。” 母亲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对于男人的戒备和对于经济独立的独特理解。这话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虽然那时我还不知道独立是什么味道。对于男人的戒备,母亲从小就不对我隐瞒那些村里发生的男盗女娼的事情。母亲甚至说过,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连自己的亲爹,亲哥亲弟,亲姐夫都要小心。其实,农村里出了事,都传得快,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躲避油腻中年男人的乐善好施。初中要走1公里路去上学,村里有好色男人会在路上问:要不要搭自行车后座。我从来都是躲着这些人。已婚的初中老师写情书,让我当他妹妹,我也质问是什么类型的妹妹,虽然我的父母不知道这些事,但是我至少没被引诱。 后来,在北京,遇到了很多的事,即使饿着肚子,差点流落街头,我也牢记母亲的这些话,对男人戒备,尤其是不轻易接受男人的帮助和好处。 “吃人东西嘴短,拿人家东西手短” 估计现在你去我们村里,说起我的乳名,去问还健在的邻居大妈,她们仍然会记得,我小时候是出了名的,不拿人家东西的倔强孩子。手攥得死死的,大人掰都掰不开。后来到了逢年过节串门,都不拿人家的东西,几乎成了一种洁癖。我想小时候看到人家有糖果吃,有好玩的东西,心里肯定也是痒痒的,但是为了让我妈妈知道我是个守信用的好孩子,我硬是让我自己坚守妈妈无意中说的这一原则。其实,我妈也很惊讶,并不是因为我在外面拿了人家东西,她打了我,之后给我立下的规矩。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倔强。 母亲曾在我第一次透露了关于潜在男友的信息,她就兴致勃勃地鼓励我早点结婚,趁她身体还好,可能帮我带孩子。不过,她也忧虑,那个把自己家双胞女儿送给两家人养,是不是太穷了?她觉得双胞胎都是要一起养的,而且我们家虽然穷,都没有把我送给别人养。后来,她生病了,不记得我的年龄,也不再催我找男友,结婚的事。我自己倒是“轻松”了。再过十几年,我终于结了婚,生了孩子,她却不在了。我的女儿没有外婆,她每一次羡慕的眼神看着别人家的外婆,我都在眼里噙着泪水。 母亲很有衣品,自己会做衣服做靯,会做老式的盘扣,喜欢穿自己做的旧式的衣服。我们家的女儿都很手巧,会织会绣会做衣服。就连我那个智商有些低的孤独症姐姐,母亲也教会了她缝缝补补,做家务事,能把自己的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很利落。我自己从未学过裁剪,也能根据图片自己裁剪做出来衣服。我想这都是母亲的大胆给予了我的自信。每每我对孩子没有耐心,女儿跟我打嘴仗,惹得我咬牙切齿时,我便让自己想想母亲,想想当年母亲是怎么忍耐我的,是怎么爱我的。

Read Full Post »

在许多人眼里,挪威在北极,印象中能说出来的挪威人擅长的运动,可能都是冰雪项目。别忘了,挪威虽然在北部,但是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寒冷,而且因为挪威的海岸线长,游泳几乎是国民运动。从2017年起,游泳被列为小学的必修课,明文规定要求小学生在四年级结束时,必须能游200米,100 米仰泳,100米蛙泳而且有各种硬性测试要求,比如突然落入水中,从水底捡东西,要自己能上岸等。 某个零下几度的天气,脸书上蹦出朋友的一张穿着泳装刚从海水里钻出来的的照片, 湿漉漉,红润润的,隔着屏幕传来一阵清新的凉意:天哪!这个女人又去冬泳了!随着她打卡的时间越久,大家就越习以为常地给予鼓励! 某个你熟识的朋友有一天突然分享了一张在奥斯陆的海边冬泳的照片,跳下海后,便钻出水面,然后是一张从桑拿房伸出头来热气腾腾的脱胎换骨后的令人自豪的照片。 去年秋天的某一天,我在地铁上遇到一个老人,看到娃带着小提琴,上来搭讪。我以为他也拉小提琴,便问了一句。他在国家剧院那站下车,很自豪地说,不,我要去游泳,去码头海边游。外面下着雨,我们母女听到都感觉到一阵冷风袭来。对于我这种只能在游泳池或者浅海里游的人,只有羡慕和景仰的份了。 冬泳能有效缓解压力和抑郁 前不久,挪威广播公司发了一篇关于冬泳能有缓解压力和抑郁的报道,文中声称,有一位住在挪威南部的患有抑郁躁狂症的49岁妇女,在有规律的冬泳后,对药物的依赖性变小,去药店取药的次数减少,她现在已经不再依赖安眠药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别人冬泳后,她受到启发的。曾经在初春的寒风中看到一个穿羽绒服的女人带着一条狗向海边走去,她很惊讶:春天的阳光还是低眉顺样的,没有夏天那么热烈奔放呀!她自己开始试着也去冬泳,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她开始了每周1到两次的冬泳,无雨无阻。这位勇敢的女士说,我就一头扎进去,什么也不想。最后,我觉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脸一碰到冰水,感觉不到皮肤了。疼,但是感觉好。之后,她感觉大脑发生了变化,血管发生了变化,人变得很开心。 据多项研究证明,冷休克有利于增加身体对气温的适应和调解能力,锻炼血管的舒张,强健血管,尤其对高血压心脏病有帮助。当然,冬泳也有很多禁忌,那些已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病要谨慎开始冬泳。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为期六周的冬泳对于焦虑和抑郁的病人有效果,三个月后,效果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冬泳能缓解压力和抗抑郁,研究还是比较少。为此,挪威的专家在考虑或许可以对患有心理疾患的人提供这样的训练,来进一步研究其效果。 奥斯陆漂浮在码头上的桑拿小屋 在我的印象中,挪威人的游泳并不是像滑雪一样全民普及。他们虽然不怕冷,但是很少人有人喜欢在冷水中游。他们喜欢跳水,然后马上钻出水面,像鸭子一样抖抖水,赶紧去洗热水澡。很多用来冬天滑雪的小木屋外面都会有一个露天的浴池,屋内有桑拿。在桑拿里蒸得大汗淋漓,然后一鼓作气,跳进冰水。或者先跳进冰水里,再迅速上岸冲进桑拿房蒸腾。在芬兰流行的桑拿,在奥斯陆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文化。 近十几年来,奥斯陆码头旁边的开发和建设,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漂浮在码头上的桑拿小屋,与闻名遐尔的大歌剧交相互映,不仅是一个健身的好去处,也是一种时尚文化地标。独出新裁的建筑师们变废为宝,把废弃的集装箱敲敲打打,装成桑拿小屋,漂浮在码头上,便改造成了海上的一道风景线。你也许觉得这需要高昂的花费,事实上这个地方疫情之前每天从早上七点开到晚上七点,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或者临时碰运气。会员门票在100克朗, 非会员150挪威克朗(挪威克朗现在比人民币便宜很多,这个价格是不是很亲民),甚至可以买价格更优惠的的年票或者季票。 冬泳俱乐部在挪威和丹麦都很流行。近几年,冬泳或者说冷水浴逐渐流行起来。在脸书上,有很多类似的群组。 作者特别提醒夏天的时候,我常常在不到18左右的海水游,刚下去,浑身起鸡皮疙瘩,感觉冷,一咬牙下水,开始游几下,立马就觉得很舒服了。 作者特别提醒:冬泳或者冷水浴要有个渐进过程,而且在户外训练一定要有伙伴,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克服冷休克。普通人一下子到了冷水,尤其是零下的冰水,可能会在一分钟之内就没了命。

Read Full Post »